知識產權盡職商務調查的整個過程,一方面耗時長,一方面講求技巧和方法,另外一個貫穿始終的最基本內容便是盡職調查的原則,盡職調查的原則是知產律師在盡調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方向,盡職調查行為隨時受其約束和指導。以下就武漢大真探商務調查知識產權商務調查的四項原則具體展開:
知產調查在進行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時往往需要目標公司向其披露大量信息資料,其中不乏涉及目標公司經營秘密、技術秘密的信息,一旦泄露會對其經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為了降低目標公司的顧慮,減少知識產權盡職調查的阻礙,知產調查在進行盡職調查時應時刻遵守保密性原則,對因從事盡職調查而從委托方、目標公司等相關主體取得的資料、文件,了解到的相關信息等內容要信守保密義務,防止信息資料泄露。即對知產調查公司本身來說,不可以將盡職調查獲取的內容和信息告知非關聯(lián)方或第三人,同時,所有接觸到盡職調查項目的人也不應該擅自對外披露。
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具有隱密性,委托人不希望讓更多人知曉項目內容及調查信息,尤其是競爭對手。例如,企業(yè)IPO上市過程中,很多信息包括知識產權調查信息是封鎖且保密的,不會輕易進行對外宣傳和披露,對外的宣傳、推廣、披露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和市場媒體攻擊或捕捉到重大信息,進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需要承擔保密責任,項目本身情況及盡職調查的誘因不應該擅自對外披露。
另外,盡職調查過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本身是具有保密性的,企業(yè)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所獲得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如經營信息、技術信息(包含商業(yè)秘密、專有技術),知產調查通過調查會使其呈現(xiàn)出來。知產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必然會接觸到大量的文件、資料、信息、數據,這些龐雜的信息很多會涉及到企業(yè)的技術信息和秘密,這就要求知產調查在盡職調查過程中應承擔保密義務,通過盡調獲取和知悉的信息保證不會向第三方展示和披露。
保密性基于不同的項目需求而在保密范圍、保密內容、保密時間等方面有所不同。專利盡職調查中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引起知產調查公司注意,舉例說明:調查的項目是A公司,但相關專利并不在A公司名下,而在B公司、C公司或自然人D名下,資料表面顯示A公司并不擁有該項專利,甚至外在表現(xiàn)為一種侵權行為,而實際上,A公司與B、C或D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內部具有人事、資源關聯(lián)關系或私下簽署各種協(xié)議,A公司隱藏信息有其特殊的原因和目的,并為此采取不為外人所知的各種隱蔽手段和方法。鑒于此,盡職調查工作會有難點或是表面信息與實際信息不相同、不相符的情況,而內部管理比較規(guī)范的企業(yè)各個部門和層級之間的信息是封閉的,某些重大信息只有實際控制人或核心股東和員工知情,這些信息往往是核心信息,對于知產調查公司來說,則是一種風險很高的保密信息,一旦因自身原因泄漏給不相關的第三人,知產調查則要對自身的過錯和過失承擔相應責任。